【跃然纸上的意思】“跃然纸上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文章、绘画等作品中的人物或场景描写得非常生动、形象,仿佛从纸上跳出来一样。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文学作品,也常用来形容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。
一、
“跃然纸上”原意是“跳跃在纸上”,后来引申为描写或刻画得非常逼真、形象,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。它多用于文学、艺术、影视等领域,表示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这一成语强调的是“形象感”与“生动性”,说明作者在创作时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或精湛的技艺,使读者或观众感受到画面的动态和情感的流动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跃然纸上 |
| 拼音 | yuè rán zhǐ shàng |
| 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书之于纸,如见其人,跃然纸上。” |
| 含义 | 形容描写或刻画得非常生动、形象,仿佛从纸上跳出来一样。 |
| 使用领域 | 文学、艺术、影视、评论等 |
| 近义词 | 栩栩如生、活灵活现、呼之欲出 |
| 反义词 | 平淡无奇、索然无味、死气沉沉 |
| 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物、场景、情感等描写得极为生动的表达 |
| 示例句子 | 她笔下的人物描写得跃然纸上,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跃然纸上”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赞美,也是对创作者艺术造诣的认可。在文学作品中,一个角色如果“跃然纸上”,说明作者对其性格、行为、心理都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描绘;在绘画中,一幅画若能“跃然纸上”,则说明画家在构图、色彩、线条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准。
因此,“跃然纸上”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,更是一种艺术追求的体现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