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关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的下一句介绍】“君子之学必好问,问与学,相辅而行者也。”这句话出自清代学者刘开的《问说》,强调了学习过程中“问”与“学”的重要性。古人认为,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阅读和记忆,更在于不断提问、深入思考,通过提问来激发思维、深化理解。
在古代教育中,“问”被视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。孔子曾说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这表明,善于提问、勇于质疑是“好学”的体现。而“问”与“学”是相辅相成的,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提出问题,在不断提问中加深学习,才能真正掌握知识。
“君子之学必好问”,说明了有德之人学习时必定喜欢提问。而“问与学,相辅而行者也”,则进一步指出,提问与学习是相互促进、不可分割的过程。两者结合,才能达到真正的学问境界。这种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鼓励人们在学习中保持好奇心,敢于质疑,从而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。
表格对比:问与学的关系
项目 | 问 | 学 |
定义 | 提出疑问,寻求解答 | 接受知识,积累信息 |
功能 | 激发思考,发现问题 | 建立基础,形成体系 |
关系 | 与学相辅相成 | 依赖于问的引导 |
目的 | 深化理解,拓展思维 | 系统掌握,提升能力 |
古代观点 | “君子之学必好问” | “学而不思则罔” |
现代启示 | 鼓励批判性思维 | 强调系统学习 |
综上所述,“问”与“学”不仅是古代教育的核心理念,也是现代学习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。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,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与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