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学文言文原文】《大学》是儒家经典“四书”之一,原为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后被朱熹从《礼记》中抽出,与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合编为“四书”,成为儒家教育的核心教材。《大学》主要阐述了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理念,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。
一、
《大学》开篇提出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这是全篇的纲领,说明大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亲近百姓,达到至善的境界。全文围绕“三纲领”和“八条目”展开论述,即:
- 三纲领: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
- 八条目: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
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儒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,也为中国古代士人提供了人生发展的基本路径。
二、原文节选与释义对照表
原文 | 释义 |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 | 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于彰显光明的德性,亲近百姓,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。 |
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 | 知道目标之后才能有坚定的志向,志向坚定才能内心宁静,内心宁静才能安稳,安稳之后才能思考,思考之后才能有所收获。 |
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 | 了解事物的本质后才能获得真知,真知之后才能心意真诚,心意真诚才能心正,心正之后才能修养自身,修养自身后才能治理家庭,家庭治理好后才能治理国家,国家治理好后才能天下太平。 |
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 | 想要修养自身的人,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;想要端正心思,首先要使心意真诚;想要心意真诚,首先要获得知识。 |
致知在格物。 | 获得知识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。 |
三、思想内涵
《大学》不仅是古代士人的修身指南,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基础。它强调个人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,主张通过自我完善来影响家庭、国家乃至天下。这种由内而外、由己及人的思想,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。
四、结语
《大学》作为儒家经典,其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人们注重内在修养,追求道德完善,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。对于现代人而言,《大学》不仅是历史文献,更是一种精神指引,值得深入研读与实践。